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什么是无障碍设计?
- 2、可访问性简介
- 3、深耕交互体验之“可用性原则”
什么是无障碍设计?
无障碍设计最早在都市建筑、交通、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。例如,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,触觉指示地图,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、公用电话、兼有视听双重操作向导的银行自助存取款机等。这些设计不仅为残疾人、老年人提供了便利,也为所有人创造了更合理的使用环境。
无障碍设计是指为确保身体障碍者能够安全、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改造措施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包括缘石坡道、盲道、公交车站、人行天桥和地道等设施,以及桥梁、隧道、立体交叉等。这些设计旨在减少身体障碍者在出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,确保他们在城市道路上能够顺畅通行。
无障碍设计是一种重要的人本设计理念,它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平等和包容的环境,确保不同能力水平的人都能无缝使用空间和产品。这种设计方法考虑到了各种用户的特殊需求,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、残疾人、视障人士、听障人士以及有认知障碍的人士。
无障碍设计(Accessible Design)旨在创造一个可以让所有人,包括年老体弱、行动不便、视觉障碍、听力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人群,都能够方便使用的空间和产品。这种设计理念强调提供平等和包容性,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自主、安全、舒适地使用和访问公共场所、交通设施、建筑物、电子设备和网站等。
可访问性简介
网页设计中的可访问性,即确保残障人士能够使用数字产品。实现可访问性不仅关乎道德,更关乎商业机会——确保所有消费者群体都能接触信息,意味着更大市场潜力的挖掘。考虑可访问性时,需要关注全球庞大的残疾人口。
英文译为 Accessibility在Web前端开发界,有三个词经常被提及:可用性(Usability)、可访问性(Accessibility)和可维护性(Maintainability)。在《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0(Web内容可访问性指南)》里,对可访问性的描述是:Web内容对于残障用户的可阅读和可理解性。
可访问性(也称可获取性):学习者可以访问到的学习资料形式包括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任何形式。直接性(也称及时性):学习者不管在哪里,都可以直接从服务器或是从对等网络中获取信息,通常是及时的,如点击学习在线视频即可实现即时播放(在网速得以保证的情形下)。
深耕交互体验之“可用性原则”
1、深耕交互体验的“可用性原则”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界面清晰,导航明确:用户应能轻松理解界面布局和功能,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或操作。导航设计应直观明了,帮助用户在不同页面或功能间顺畅切换。操作简便,减少认知负担:操作流程应尽可能简化,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步骤。
2、从专业角度衡量产品设计是否满足用户的交互体验,可以借鉴尼尔森的十大可用性原则。这些原则旨在提升产品的可用性,增强用户体验。原则一:状态可见原则。系统应让用户随时了解当前状态,包括过去、当前和未来的目标。通常通过在适当时间给予用户适当的反馈来实现,防止错误操作。
3、大小给可用性带来的加成是有限制的,如果把一个很小的按钮放大,它会变得更易于点击;但是如果按钮尺寸已经足够大,那么再放大尺寸,也并不会提高可用性和用户操作效率。 2 减少移动的距离 依据菲茨定律所言,距离目标越近,用户点击越快。所以我们通常会缩短当前交互元素和目标元素的距离,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交互体验。